任职情况:
清华大学法学院 讲师;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成员;
清华大学网络行为研究所成员;
北京通信法制研究会 (信息产业部和北京邮电大学发起设立)理事;
学历背景:
1.2005年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知识产权中心在职博士研究生
2.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 L.L. M.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 法学院
3.2000年7月至2001年4月 欧盟法文凭:参加中国欧盟法律与司法合作项目,在欧洲学习欧盟法
4.1998年7月至8月 杜克-香港暑期法律项目证书:参加香港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的暑期法律研习班
5.1995年9月至1998年9月 法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律系 / 法学院,获得民商法学硕士学位
6.1990年7月至1995年7月工学学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著作:
《电子商务法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8 月出版,2007年第三次印刷
1.《对数字环境中的版权的权利用尽原则的一点思考》,发表于《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新论》,王兵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5月。
2.《版权的技术保护与限制》,发表《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新论》,王兵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5月。
3.《法治的危机-危险与机遇》【澳】 G. 德 . Q. 沃克著,本人与李小武译,高鸿钧校;清华法治论衡,第一辑,主编高鸿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欧盟是如何迎接数字时代对版权的挑战》(中文英文双语),群星照耀欧洲,论文集,朱卫国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
5.《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原则》,载《清华法学》,2003年第2期。
6.《我国电子商务的一块基石――电子商务法评介》,载《网络法律评论》,第 6 期,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7.《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与我国的对策分析》,载《清华法学》,第七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8.《美国的商标平行进口法律制度分析》,载《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第11期,信息产业部。
9.《商业方法发明可专利性研究》,第三届清华大学知识产权中心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会议论文,2005 年12月9日至10日。
10.《Peer To Peer 技术对版权法的挑战和对策》,载《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第3期。
11.Regulating the Righ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 China, published in CompLex 4, Volume 2, ISBN 82-7226-098-2,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gal, Security and Privacy Issues in IT 2006.
12.《商标平行进口法理与政策依据分析》 载《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