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0日消息(记者王晶)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管互联网、坚持网信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十个“坚持”重要原则。其中还包括“坚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何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们为什么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7月20日,多位专家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促进互联网普惠包容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资料图:山东济宁,中外嘉宾在孔庙孔府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什么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互联网普及率74.4%,网民规模10.51亿,这是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最新统计数据。

为广大网民构建起一个安全可信、丰富多元的数字世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当其时。“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接受记者专访时谈道,它所包含的关于发展、安全、治理、普惠等方面的理念主张,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网络空间的客观规律和鲜明特征。

刘德良说:“网络天生具有开放、没有地域范围限制的特点,互联互通就是互联网的应有之意。”而对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认为,要基于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崇高目标,基于平等、和平、安全、正义及发展的根本原则,基于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规则,致力于数字时代的互信有序及合作共赢,发挥联合国主渠道作用,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各主体作用,实施全员全程全面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刘德良谈道,总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安全有序、平等尊重、开放共享的目标,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把网络空间建设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资料图: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在厦门举办

为何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5G、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缩小全球数字鸿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共享时代发展机遇。

2022年1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总结了中国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成果,包括(一)不断拓展数字经济合作,(二)持续深化网络安全合作,(三)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四)促进全球普惠包容发展。

刘德良表示,坚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从中国参与国际世界互联网治理的视角来讲的,而“其他9个‘坚持’都是着眼于中国自身网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他解释称,中国自身的网信事业是根本,只有自身的网信事业得以健康发展,中国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才能得以实现。

近年来,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与世界各国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例如,中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德互联网经济对话、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中国搭建起一个个对话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为全球网络空间的开放共享、互利共赢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介绍,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进一步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今,世界互联网大会已走过9个年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大会永久主题。

资料图:江苏南通,工作人员在商场内宣传网络文明。

如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发展互联网、用好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于如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刘德良表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第二,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第三,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第四,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第五,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具体到行业,胡钢觉得,目前我国已经走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前沿。我国近年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意味着我国人工智能法律体系逐步细化完善,并给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胡钢认为,我国人工智能治理,需要坚决贯彻落实“十个坚持”重要原则,发展和安全并重、创新和治理兼顾,包容和审慎两全,实施分类分级精准监管和全员全程全面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