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 English
  • 首页
  • 中心介绍
    中心简介
    学者风采
    中心成员
  • 学术研究
    典型案例
    民商法学
    刑事法学
    行政法学
    电信/信息法学
    诉讼法学
    综合研究
  • 热点问题
    立法动态
    热点新闻
    专题讨论
  • 法学教室
    法学课程
    读书时光
  • 学术交流
    在线投稿
    来搞推荐
  • 学术沙龙
    活动章程
    往期活动
  • 首页
  •  >> 
  • 读书时光
  •  >> 
  • 正文
    刘德良著:《网络时代的民商法新视野》,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发布时间:2008-07-01  浏览:3330次

    本书是刘德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共十一章,45万字左右。

    第一章   网络时代的社会特征    5
    一、网络的起源、发展与展望    5
    (一)网络的起源    5
    (二)网络的发展与展望    7
    二、互联网络的自然特征    11
    (一)数字化    11
    (二)技术性    12
    (三)开放性(无国界地域性)    13
    (四)虚拟性    13
    (五)交互性    13
    (六)高效性    14
    (七)多媒体性    14
    二、网络时代的社会特征    14
    (一)网络时代是信息时代    14
    (二)网络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和全球政治、文化的相互渗透与多元化并存的新时代    16
    (三)网络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时代    17
    (四)网络时代是国家权力相对衰落的时代,自由主义将成为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    18
    第二章   民法学基本理论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问题    19
    一、网络时代民法价值理念的变迁    19
    (一)互联网络使安全成为网络环境下民法所应追求的主要和基础性价值    19
    (二)互联网络为民事主体实现自由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20
    (三)互联网络使效率成为网络环境下民法的基础性和重要的价值。    21
    (四)互联网络使平等价值的内涵发生变化。    21
    二、网络时代民法基本原则的变化    22
    三、网络时代民法方法论的新动向    23
    四、民法的一些基本范畴将发生变化.    28
    五、新型民事权利不断涌现    34
    六、信息财产化、财产信息化的社会现实与信息财产权理论    38
    七、需要重新理解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区分理论    45
    八、现行民商法体系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困境    47
    (一)传统财产权的划分标准无法继续有效适用,现行大陆法系财产法体系将面临重新调整的局面    47
    (二)互联网络将对现行大陆法系民法典的体系和体例结构产生影响    48
    (三)现行民法与商法的区分标准在网络时代将更加模糊、民法和商法将实现统一    52
    九、现行法律行为制度在网络时代将无法有效地实施    53
    (一)互联网络改变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方式    53
    (二)互联网络对民事行为能力判断问题的影响    54
    (三)互联网络对代理制度的影响    55
    十、互联网络的虚拟性、无纸化、数字化、信息化特征对现行的交易制度产生影响    56
    十一、交易安全将成为网络时代民法重要的问题    57
    十二、网络时代现行法上主体地位平等原则将面临挑战    59
    十三、网络时代民间立法日益突出并成为民事立法的重要补充    60
    十四、网络时代全球民事立法趋于统一,法系的划分理论将趋于没落    61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的民商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    62
    一、网络环境下民法的价值理念    63
    (一)自由    63
    (二)平等    63
    (三)安全    64
    (四)效率    64
    二、网络环境下民法的基本原则    65
    (一)意思自治原则    65
    (二)中立、平等原则    67
    (三)诚实信用原则    68
    (四)安全原则    69
    (五)效率原则    70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的规则    71
    一、现实环境中意思表示的基本规则    72
    (一)现实环境中意思表示的分类    72
    (二)现实环境中意思表示的发出规则    73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规则    74
    (四)意思表示的撤回与撤消    79
    (五)意思表示的瑕疵    82
    二、网络环境条件下意思表示的规则    86
    (一)关于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的发出、送达与生效的立法规范    87
    (二)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属性的定位    90
    (三)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生效的时间、地点问题    91
    (四)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的撤消、撤回问题    94
    (五)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的瑕疵及其效力问题    95
    第五章   网络时代的物权法问题    105
    一、网络对传统物权法的基本影响    105
    (一)传统物权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    105
    1. 传统物权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    105
    2、传统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定与公示原则    108
    (二)网络时代物权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    109
    二、网络时代的物权公示制度    120
    (一)物权公示制度的功能    120
    (二)现行物权公示制度及其分析    121
    (三)网络时代的物权公示制度    125
    三、网络时代物权的变动模式    130
    (一)现行的物权变动模式    130
    (二)网络时代的物权变动模式---意思主义的回归与矫正    131
    四、网络时代物权法的基本范畴及其体系问题    133
    (一)网络时代物权法的基本范畴与调整对象问题    133
    (二)网络时代物权法的基本体系问题    135
    五、网络时代物权与债权区分    139
    (一)现行物权债权区分理论的观点    139
    (二)由“物权是支配权”这一前提能否直接推演出物权具有涉他性效力?    142
    (三)对债权的性质与债权无涉他性效力观点的质疑    150
    (四)物权是否必须实行法定主义?债权是否总是实行意思主义?    163
    (五)小结:物权债权的正当区分观及其意义思考    164
    六、互联时代物权立法的趋势    167
    (一)网络时代物权立法的全球化趋势    167
    (二)物权证券化将更加盛兴    168
    (三)债权物权化的范围在互联时代将会进一步拓展    169
    (四)物权立法时代化    170
    第六章   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    171
    一、    概述    171
    二、    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    172
    (一)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现状及其分析    172
    (二)个人信息财产权保护的理论障碍及其分析    176
    (三)个人信息财产权保护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184
    三、欧盟《指令》的缺陷与我国个人信息立法    190
    (一)《指令》内容简介    190
    (二)《指令》的缺陷及其分析    192
    (三)我国个人信息立法的现状分析    198
    (四)我国个人信息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思路与方法    199
    第七章   垃圾信息问题及其私法法律规制    202
    一、概述    202
    二、垃圾信息发送的技术原理及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203
    (一)垃圾信息发送的技术原理    203
    (二)发送垃圾信息行为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205
    三、垃圾信息的界定及其所侵害的客体    205
    (一)垃圾信息的界定    205
    (二)垃圾信息的认定主体及认定标准    209
    (三)垃圾信息问题所侵害的权益问题    211
    四、垃圾信息问题的私法规制    213
    (一)国内既有的规制思路与方法评析    213
    (二)国外既有规制思路与方法评析    216
    (三)垃圾信息问题的私法规制    218
    第八章   网络安全的法律规制及恶意软件问题    219
    一.网络安全的法律规制    219
    (一)网络私有空间安全的法律问题及私法保护    220
    (二)网络信息安全的私法规制    222
    二、恶意软件问题    225
    (一)恶意软件的含义、特征、分类    225
    (二)“恶意软件”引发的法律问题    231
    (三)“恶意软件”的法律规制    236
    第九章   网络游戏中的私法问题    242
    一、概述    242
    (一)网络游戏的种类与技术流程    243
    (二)网络游戏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244
    (三)网络游戏软件的可保护范围    249
    二、网络游戏中的私服、外挂问题的法律分析    251
    (一)“私服”、“外挂”的界定及其技术原理    251
    (二)“私服”、“外挂”问题的法律分析及规制原则    254
    (三)规制“外挂”、“私服”问题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257
    三、虚拟物品问题    258
    (一)虚拟物品的界定    258
    (二)虚拟物品的法律地位    264
    (三)虚拟物品财产权的归属    268
    (四)虚拟物品财产权的属性    270
    (五)虚拟物品财产权的价值衡量及法律保护    279
    第十章   人肉搜索中的法律问题    282
    一、人肉搜索简介及其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   282
    二、人肉搜索中的人格权保护问题284

    (一)肖像权问题

    (二)名誉权问题

    (三)隐私权问题
    三、网络服务商的监管义务与责任承担问题   290
    第十一章   域名与在先商标冲突问题    293
    一、目前国内外有关立法、司法、理论立场    294
    (一)有关解决域名与在先商标冲突问题的国际努力    294
    (二)美国有关域名与在先商标冲突问题的实践和立场    296
    (三)其他各国有关域名与商标争议解决的实践与立场    299
    (四)我国有关立法、理论与司法立场    300
    二、对国内外有关立场的评价、分析    304
    三、域名与在先商标权冲突及其解决机制    305
    (一)应该区分域名注册与域名使用的不同性质    305
    (二)商标权与对注册域名“标识”的“在先利益”、“正当权益”    307
    (三)走出“恶意注册”、“域名盗用”和“域名抢注”认识的误区    308
    (四)处理域名与在先商标权冲突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310
    (五)域名与在先商标冲突的法律适用问题    311
    参考文献:    312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 京ICP备09113824号-2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