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 English
  • 首页
  • 中心介绍
    中心简介
    学者风采
    中心成员
  • 学术研究
    典型案例
    民商法学
    刑事法学
    行政法学
    电信/信息法学
    诉讼法学
    综合研究
  • 热点问题
    立法动态
    热点新闻
    专题讨论
  • 法学教室
    法学课程
    读书时光
  • 学术交流
    在线投稿
    来搞推荐
  • 学术沙龙
    活动章程
    往期活动
  • 首页
  •  >> 
  • 学术沙龙
  •  >> 
  • 正文
    “网络与法律对话”学术沙龙第三十二期 ——“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挑战及其对策”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7-06-27  浏览:4367次
            本次沙龙由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北京亚太网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立新盈企大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支持。与会嘉宾有: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陈钟,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教授周林,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振中,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夏扬,因特尔法律政策总监续俊旗,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副所长栾群,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所研究员陈全思,华讯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韬,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研究员刘金瑞,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研究员刘灿华,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律师彭畅,百度法务张朝,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刘钊,北京大学互联网法律中心主任助理、中央财经大学师资博士后张金平,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政策工作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联通研究院研究员金耀星以及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此外,中科协报、光明日报光明网、法制日报、南方都市报、法治方圆、检察日报等各大企业、媒体的朋友们也应邀参加。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校内同学以及北京其他高校的同学也积极参与了沙龙研讨。
            沙龙伊始,陈钟教授从技术角度给与会的嘉宾及同学进行了讲解。陈教授以“白马非马论”为引,深入浅出地澄清了现阶段人工智能概念上的一些误区,并通过探讨人和动物的区别这一哲学问题,与在座的参会人员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本质以及可能引起的担忧等问题。陈钟教授旁征博引,以幽默而通俗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人工智能这一高科技的产物,过程中,与会的嘉宾、同学积极提问,气氛热烈。听了陈钟教授的讲解,黄振中教授从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关法律问题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黄教授指出,法律是滞后的,立法必须得先行,立法时,应该让搞技术的人参与,在设计、研发技术的同时,为人工智能设计边界,可能会更为稳妥。
             刘灿华研究员在两位专家之后谈了刑法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并阐述了自己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看法。紧接着,刘金瑞研究员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就现阶段我们国家关注的如个人生活和生活被全面监控的问题、结构性失业和新职业问题、生产力增加与财富分配问题、人口社保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特别谈到,在我们由第一阶段迈向第二阶段的时候,程序员在其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胡钢律师则是放眼世界,以美国、欧盟的做法为例,谈到中国目前对人工智能的政策法律分析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围绕人工智能带来的担忧,栾群先生谈了人工智能的优点,并指出,对于对人工智能的担忧没有必要,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恰当的引导与监管。夏扬教授也认为AI对人类的挑战还尚未达到使人类恐惧的地步,就算在很远的未来也不会达到,几千年后,人工智能还将仅仅是一个工具。彭畅律师谈到,现阶段法律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干预和管控不宜过严,我国在科技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要成为科技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现在不应过多限制,以免抑制了创新的萌芽。但政府可以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界定。张韬律师则指出,人工智能现在还是一个非常泛化的概念,人们现在仅仅处于人工智能开发和利用的初级阶段,未来我们的人工智能应该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续俊旗先生回应了前几位嘉宾的观点,并提出了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很快的几个主要原因以及其结果,并指出,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是一个既有现实性也具有前瞻性的话题,由于人工智能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现在希望给出系统的法律解决方案、监管框架乃至监管模式都还为时过早。张金平先生认为,AI只是几千年来法律应对的一种客观现象或者事物,一如讨论多年仍然争议不断的互联网。世界各国讨论AI与法,更为重要的是国家之间如何保护本国企业充分利用好AI的问题——产业竞争问题,该问题可以上升为本国经济发展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随后金耀星先生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对人工智能总体来说,金先生是“担忧派”。相对机器人,人类作为整体有着个体理性和群体理性往往有矛盾等弱点,不仅人会受到威胁,而且在全球联网、万物互联的今天,人类整体也会受到威胁。
            最后,刘德良教授对前几位嘉宾的言论进行了回应,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刘教授针对本次主题,从三个层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人工智能发展导致法律问题凸显;(二)人工智能的发展涉及到国家战略;(三)站在整个人类的立场上,人工智能引发的思考。刘教授从民法领域、技术领域以及人类整体发展等就人工智能的问题及担忧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刘教授在最后倡议,作为充满各种可能性与不确定性的存在,人工智能的相关问题,值得各位专家、学者,甚至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与探讨。
             整个沙龙期间,几位嘉宾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参加沙龙的校内外同学进行了积极提问,并得到了各位专家教授的耐心解答。其中,陈全思研究员就智能网联汽车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相关讨论。沙龙期间,各位专家、教授各抒己见,与会同学也积极发表个人观点,就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挑战及其对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沙龙简介】
    “网络与法律对话”学术沙龙由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北京亚太网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立新盈企大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支持,专注于网络和信息法学问题,为广大网络和信息法学爱好者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了解更多网络和信息法律前沿热点和沙龙活动详细内容,请访问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apcyber-law.com )。
  • 加载失败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 京ICP备09113824号-2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您是第位访问者